忘記背後,努力面前


羅秉祥博士 / 倫理學資深教授、駐院學者

當年我在美國攻讀第二個博士學位,以基督教倫理學為終生教學及研究寫作的方向,本來是想以神學院為基地,但主奇妙地打開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這個大門—當時的系主任余達心博士親自來耶魯大學找我,極力邀請我參與該系的擴展工作。我為這個獨特的事奉機會感恩,但也沒有忘懷神學院的工作。我先後在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及中國神學研究院擔任基督教倫理學的兼任老師,直至浸會大學不希望我在香港其他教育機構兼職為止。但之後,我還是以密集課或系列講座的方式,在香港之外的神學院開課,包括台灣浸信會神學院、台灣神學院、馬來西亞浸信會神學院等。

從1995年開始,我幾乎每年都會去中國大陸—神給我的異象是幫助國內高校的基督教研究及基督徒學者—從此對中國大陸的神學教育需要有所了解。我在香港出版的基督教倫理學著作,特別是1992年出版的《黑白分明》,對大陸的家庭教會有幫助。有些家庭教會的年輕基督徒,特別報名入學浸會大學,跟著我進修博士。因此,從2018年開始,主就給我一個呼召,當我在香港浸會大學退休後(我們有強制退休制度),在人生下一個階段要致力為中國神學教育盡一份力。

我於今年5月初加入正道福音神學院,5月中旬就開始了教學工作,先後開了兩門課:正道培育中心的「教會與社會公義:從馬丁路德金及葛培理談起」,以及正道碩士學位課程的「宗教改革倫理學」。在前一門課,我接觸到北美的華人信徒及教牧同工;在後一門課,我認識了很多中國大陸背景的神學生。從2月底開始,我先後在北美三個網路平台舉辦學術講座,聽眾除了北美信徒以外,也有中國大陸的信徒及傳道人參與。在美國的生活還沒有完全安頓好(例如,我運來350箱書,到現在仍有約100箱書還沒有「出土」),神就讓我忙碌事奉了。

展望未來,除了繼續從事神學教育工作,服事北美華人信徒及中國大陸背景的信徒外,也希望透過培育中心的粵語課程,及拓展處為港澳地區開辦的粵語網路講座,以另一個方式繼續為香港教會盡一份力。香港教會面對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希望大家恆常為他們禱告。

以「駐院學者」角色加入正道福音神學院,我每年只需要教三門課,沒有任何行政工作,以便我有更多的時間寫作,繼續以文字工作配合神學教育。從2020年初開始動筆,我仍在努力撰寫《教會與社會政治行動:馬丁路德金與葛培理》一書,目前已完成二十萬字,希望2021年底完成第一稿。下一步,希望撰寫一本全面的基督教倫理學著作,能成為日後華人神學院的教科書。

幾年前,我開始了聲樂學習,每星期一次與老師上一對一的面授課。一方面,這是個人興趣,在忙碌的生活中找一個讓自己放鬆的活動;另一方面,希望用另一個方式事奉神。我於2014年參加了香港的《浮士德》歌劇合唱演出,2015年又參加了香港交響樂團合唱團的《創世記》演出,希望日後能有機會參與高水準的基督徒合唱團事奉。離開香港前,我參與了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劉永生老師負責的「教會樂圃」,學到了很多。我的聲樂老師陳少君女士說,她感受到我內心有一團歌唱的火。期待在洛杉磯能找到好的老師繼續學習聲樂,也希望在這座城市為主燃燒此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