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陪伴您共度疫情 

在居家防疫的非常時期,正道自3月30日至5月11日每週一推出「面對疫情系列」webinar網路研討會,從神學、聖經、關顧輔導、靈修、家庭事工、教牧多方面進行探討與分享,與正道之友共勉。以下是最近六期webinar的信息摘要。3月30日第一篇信息「聖經中的瘟疫與今天」的內容,請見上一期院訊。 

苦罪問題

陳愛光牧師 / 系統神學副教授 

點選收看陳愛光牧師視頻

信息摘要:

苦罪是自古以來都在探討的問題,也是基督教信仰中最大的難題之一,而許多不信者也基於此對基督教信仰提出挑戰。 

一、苦罪問題的本質 

苦罪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問,以下是邏輯推論的方式:全能的神必定能夠防止和除去所有的苦罪;而全愛的神必定會這麼做;但我們依然看到苦罪存在。這三句話如果都成立,可能的原因包括:(1)神不是全能的;或(2)神不是全愛的;或(3)兩樣都不是;或(4)根本沒有神。從邏輯角度看,這是正確的推論,然而這不是基督徒所能接受的,難題便產生了。 

二、歷代基督徒的回答 

為何全能全愛的神允許惡的存在?以下是歷世歷代基督徒提出的解釋: 

1. 沒有惡。惡的存在只是幻覺。這個答案沒有太多正統基督徒接受。關鍵問題:如果惡是幻覺,神為甚麼讓人有這種幻覺?幻覺不也是一種惡嗎? 

2. 完美的虧損。惡不能脫離善獨自存在(沒有善就沒有惡),惡不是實體的東西,不是萬有之一,因此不是神所創造的。這是奧古斯丁提出的著名回答。關鍵問題:完美的東西為甚麼會虧損? 

3. 不可知。神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為了祂的榮耀;神不需要向我們負責,也不需要我們替祂辯護;苦罪是一個奧秘,我們不明白。關鍵問題:沒有解決問題。 

4. 自由意志辯護+更高的善。這是最有說服力的一種解釋,雖然並非完美。苦的來源是罪,罪的來源是人錯用了自由意志。那為甚麼神不創造一個有自由意志但不會犯罪的世界呢?其實,這樣的世界是存在的,就是我們將來在永恆裡的那個世界。那為甚麼神不馬上把我們放在如同永恆的那個世界呢?這就涉及到更高的善。神是全善的,這個有苦罪的世界是達到更高善的必要途徑。也許有人又會問:為甚麼苦罪是更高的善所必要的?為甚麼神不可以一開始就創造一個最高的善?因為,一個有惡、但最終勝過惡的世界可能比一個從來沒有惡的世界好;一個從來沒有惡的世界會缺少一些更高的德行,比如:勇氣、堅忍、犧牲的愛;一個從來沒有惡的世界不會知道最高的善有多高。 

三、教牧考量 

聖經有許多關於苦難好處的教導。基督徒應當正視苦難,因為我們跟隨著的是一位受苦的主。 

苦難中的力量

羅羚博士 / 新約研究助理教授

點選收看羅羚教授視頻

信息摘要:

苦難是一個相當大的議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新約聖經對苦難中教會的鼓勵和教導,期待從神的話語中學習,並鼓勵自己以及會友,在疫情中、在任何苦難中都有力量,且持守信心。 

新約聖經中遭遇苦難的教會如下: 

馬可福音讀者:一般認為受眾是羅馬受逼迫的教會,寫作目的是告訴這些教會:苦難是通往榮耀的必經之路。該福音書前8章說耶穌是誰,後8章說祂為甚麼死。耶穌是神的兒子,擁有醫治和赦罪的大能,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大能者,卻看似軟弱和羞辱地死在了十字架上。但是,死亡不是最後結局,祂最終會在榮耀中再臨。 

帖撒羅尼迦教會:該教會由保羅建立的,在大患難中信主。當保羅寫後書時,患難加重。在帖前後中,保羅常常用主再來這個榮耀的盼望,提醒患難中的信徒。保羅也常常為信徒禱告,求神保守信徒在苦難中不僅持守信心,也過討主喜悅的生活。在後書中,面對更嚴重的逼迫,保羅為他們的禱告也更多了,在短短三章中有五次禱告。 

腓立比教會:當保羅寫腓立比書時,該教會已經歷了十年的苦難,出頭之日卻遙遙無期。並且,他們親愛的弟兄保羅在羅馬監獄,教會內部又有錯誤教導,可謂內憂外患。在這封信中,保羅先為他們對福音的齊心合力感恩,患難是必然的,重要的是將眼前的苦難轉移到主再來的盼望上。在苦難中,主就在他們旁邊。 

希伯來書讀者:他們因信主而受到大逼迫,現在依然有苦難,導致有些人想要回歸猶太教。該書作者從各個角度談及耶穌基督的超越,這完全的拯救是藉著主受死的苦難來完成的。來3:6說:「將可誇的盼望和膽量堅持到底」,這盼望就是榮耀、安息、永遠的產業、更美長存的家業、拯救、天上更美的家鄉、不能震動的國。 

雅各書讀者:信徒因司提反事件遭到逼迫,無法留在耶路撒冷而寄居到其他地方,飽受貧窮和各種苦難。雅各說:「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因為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雅1:2~3)。而忍耐的動力則是將來的盼望,「經過試驗以後,必得生命的冠冕」(1:12),這是主的應許。 

彼得前書讀者:這裡的信徒同樣受到試煉和逼迫。和雅各一樣,彼得也強調,基督徒受苦是不可避免的,但苦難是暫時的,將來的榮耀則是永恆的。他們如今被不信的人所藐視,但是在主再來時,這些藐視和欺負都會被主的稱讚與榮耀所取代。彼得也多次以主受苦難為榜樣,提醒信徒他們擁有的尊貴身份。 

士每拿教會和非拉鐵非教會(啟示錄中沒有受責備的兩個教會):主耶穌知道他們現在有患難,將來還有苦難,但這些都是短暫的;這裡,我們再次看到短暫與永恆的對比。雖然有患難,但主接納他們,主都知道,主必快來! 

應用:我們當鼓勵教導信徒——苦難的必然性、短暫性、有限性;將來榮耀的確實性、永恆性、無比性。因此,當用屬天的眼光、神的眼光來看今生,持守信心,忍耐到底,神一直與我們同在。 

宅在家,也可以關懷輔導

林慈敏博士 / 協談學副教授 

點選收看林慈敏教授視頻

信息摘要:

我們目前正在經歷的,是一種巨大的共同哀傷( Collective Grief)。每個人都有類似的情緒,會關注新聞,無法專心,哀傷心悶,睡不安穩,無力克服,恐懼未來,懷念過去。 

該如何面對這樣的情緒?輔導有三個步驟:(1)同理傾聽。(2)挑戰觀點,對極端負面的觀點進行挑戰與糾正,給予建議。(3)進入行動:思考我們可以做甚麼,並付諸行動。有時候,我們會太心急,比如,當聽到弟兄姊妹說「我身體很弱,很害怕得病」時,第一反應往往是:「你要有信心,多禱告」,這就是忽略了第一步「同理傾聽」。我們需要牢記,協談的焦點不是給予建議,而是主動的傾聽,可以使用「你是說……,這使你覺得……」、「我聽到你說……,這使你感到……」這樣的語言,當人講出其情緒並得到對方傾聽與同理心時,情緒就會開始降低。 

關懷的一些原則:(1)視訊比電話好,可以看到對方的表情。(2)採取主動關懷,因為目前沒有固定見面的聚會,必須採取主動以確保沒有人被遺忘。(3)要特別關顧平時就有憂鬱和焦慮的人。(4)關注在第一線工作的醫護人員以及essential business的工作人員。 

在這特殊時期,我們也面對很多悖論(paradox):我們一方面對神有信心,另一方面必須遵守防疫原則;一方面維持傳統,另一方面運用新科技;一方面禱告疫情快過去,另一方面珍惜此時刻,看見神心意。 

讓我們在這趟人生旅程中學習共同哀傷 、全然接受的功課,一起擴張我們的境界!  

如何帶領線上靈修會

彭怡珍博士 / 基督教教育助理教授 

點選收看彭怡珍教授視頻

信息摘要:

使用線上靈修會是一種牧養的方式,引導有需要的人經歷靈性的進深。 

一、 關於線上靈修會的設計基本概念:(1)目的:靈性進深,生命的滋潤,針對與主的關係和自我狀態。(2) 除了信息和音樂,要配搭靈性操練,比如,用柔和的音樂作背景,錄一段深入禱詞,或用一些深刻的問題引導參與者思考並進入與主的交通。(3) 記得要生活化,時間設計具靈活性。不要提供太多內容讓人感到疲累,多不如精。 

二、 線上靈修會的一些實際操作方法:(1)發出邀請,鼓勵參加。可以使用email或社交媒體發出邀請,提供簡介、時程表等重要資訊;每次發出的訊息要配一張使人心情寧靜的圖片。(2)預備簡單的orientation video 。(3)分次提供靈修會內容。可以考慮只提供音頻而不用視頻,因為聆聽也是一種靈性操練;信息維持20~30分鐘,太多內容會讓人疲累,主要是引導對方在內心深處與主對話。 

疫情中生機蓬勃的家庭生活

彭淑鈴博士 / 家庭事工助理教授 

點選收看彭淑鈴教授視頻

信息摘要:

居家令這段特殊時期,不禁讓人聯想起挪亞和家人在方舟內的漫長日子。這段時間明察暗訪了一些家庭,也從社群媒體上看到許多創意湧現。比如,媽媽在家裡設計了很多小遊戲,讓小孩有事可做;針對大一點的孩子,父母則訓練他們協助家務,造就小幫手。以前大家都在趕時間,現在多了許多親子互動的時間;同時,許多校友也紛紛投入各個領域的服事,關心有需要的人。 

在webinar現場針對上線聽眾做的一個小調研中,大部分聽眾認為,疫情期間的家庭夫妻關係更加親密。正所謂患難夫妻情更濃,大家利用朝夕相處的機會強化夫妻、親子關係;而空巢期的父母與遠距離的孩子之間,也經歷到網路新關係的建立。 

不過,也有近五分之一的人認為,夫妻關係存在更多衝突。在這段非常時期,夫妻、親子關係也會面臨一定挑戰。兩個個性不同的人,差異會更凸顯;朝夕相處,對方的缺點容易被放大。據瞭解,亞裔寄養家庭機構近來特別忙碌,因為發生了不少家暴事件;而新聞中也不斷出現有關「 新冠離婚潮」的報導。 

疫情如同一面鏡子,反映出我們的狀況——關係、情緒、靈命等方面;我們也必須建立與神、與人關係的「新常態」,持守美善的事情。 

疫情後的挑戰與因應

黃崇哲牧師 & 慎勇牧師 

點選收看黃崇哲牧師ㄝ慎勇牧師視頻

信息摘要:

疫情過後,眾教會將面臨怎樣的挑戰?在政府實施居家令的初期,很多人或許認為,過幾週疫情結束、居家令解除後,一切都會恢復到從前,我們可以回到過去幸福快樂的日子。然而,事實證明,此次疫情已成為歷史性事件,其影響絕非短期,我們必須在心態上做出調整。 

一、教會在開放前的預備與佈局: (1)消毒與清潔:教會裡外要事先做全面性的消毒;預備足夠的口罩、消毒洗手液、衛生紙、肥皂及其他衛生用品;定期安排清潔消毒的時間和人員。(2)聚會場地課室的預備:保持6呎安全距離的座位安排,事先訂好位置座標;保證通風設備良好;盡量排除手觸摸門、窗的機會,事先就把門、窗打開。 

二、教會現有事工的挑戰與調整:(1)有心理預備:恢復是漸進式的,需要時間。(2)挑戰:出席率降低,同工人手不足,奉獻不達標準,事工難以恢復等。(3)調整:首先,必須精簡、調整崇拜的內容,比如,可以自取程序單,不傳奉獻袋,使用一次性聖餐杯,建議祟拜時間維持在1小時左右等。其次,仍需保留線上崇拜的供應,以兼顧不能來參加崇拜的肢體。還有,要簡化教會的事工和活動,比如,主日學、訓練課程均採取小班制或網路教學,暫停主日愛宴(供餐)和大型群體聚會,用電話關懷代替實質探訪等。 

每一期都有新的話題,請持續關注 ►Webinar 網路研討會

好消息:「正道教牧論壇」也於5月18日隆重推出,探討華人教會或福音機構時下所面對的議題或問題。首階段的論壇主題是《疫情過後華人教會的挑戰與應對之策》,定於每週一舉行。5月18日首播,講員為丁聖材牧師;5月26日講員林永健牧師 ,6月1日講員朱正中長老。詳細內容,請關注下一期(7/8月份)正道院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