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吳維和牧師: 教學27載的事奉回顧

編按:吳維和牧師自1998年起投入正道福音神學院教師陣容,27年來忠心培育神學生;他與師母同心服事,養育三子女皆已成家。吳師母雖於幾年前安息主懷,吳牧師仍堅守事奉。2025年6月七十歲的吳牧師將要正式退休,為此本刊撰稿人特訪吳牧師,回顧其教學生涯及心路歷程,盼與師生共勉。】

問 1:您如何辨認是神呼召您進入神學教育?27年中,哪一門新約課程最令您享受或者最具挑戰性,為何? 

吳牧師: 「你當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 (提後二15) 這節經文是我當初領受的感動,應證了我追求進一步神學裝備的想法。當我在台灣完成道學碩士後,全時間投入教會開拓及牧養總共有7年。我的個人體驗是在教導恩賜上特別明顯,因此期待自己能在神話語上有更多的裝備,好在將來能投入神學教育。神在1991年開路,帶領我一家五個人,前往美國德州達拉斯神學院接受神學教育。整整7年的留學生生活讓我得以充實地學習聖經,並主修新約。神恩待我在1998年加入正道福音神學院的教師行列,教導聖經新約到如今。 

在我所教導的課程中,最讓我享受的首選課程是新約綜覽 I。這門課程內容涵蓋四福音書與使徒行傳。我的博士論文大部分涉及對觀福音書 (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與路加福音三本福音書的總稱),並且四福音書的主角是我們信仰的耶穌基督。因此,教學相長,使我個人能多認識耶穌基督。還有,使徒行傳呈現神自己如何開展福音事工及建造教會,這些歷史見證必然帶給今日信徒許多鼓勵與榜樣。 

問 2:您與師母的婚姻一直是許多人眼中的美好榜樣與見證,您覺得是什麼讓你們的關係如此相愛? 

吳牧師:「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約壹四19) 首先,我們清楚神在婚姻上的帶領。師母的年齡大我四歲,當我們彼此認識時,唐姐是我對她的稱呼。她道學碩士畢業後,在台北的某間大教會當傳道。因此,我稱呼她為唐傳道。那時教會有暑期的短宣隊,我也報名參加,而她是傳道人領隊。在這期間,神開我的眼睛,看出她是一位屬靈的姐妹,心想或許這有神的美意。因此,我打算來詢問她這個問題,就是她是否有男朋友?若是答案否定,那麼就是神為我預備的機會。就這樣,我們彼此清楚神在婚姻上的帶領,加上神感動我報考神學院唸道學碩士,以後夫妻就能夠同心事奉主。因此, 1980年5月我們在台北結婚,接著8月我就成為神學生,師母則繼續在教會事奉。 

當神給了我們三個孩子以後,吳師母就暫時放下工作,全心放在家庭與孩子的照顧上。她盼望為神打造三顆鑽石,好好在孩子身上下功夫。如今孩子們俱已成家,也都為人父母,從事醫療、傳道、商業等專業。 

吳師母愛神愛人的美好生命,經常是對我的激勵。她將信仰在生命中彰顯出來,並且也看重禱告,個人常花時間為別人代禱,參加不同的宣教團體固定禱告等。吳師母曾這樣對主耶穌禱告,內容如下:漫漫長夜見曙光,專一隨主不分神,口、筆、心、身、靈全獻,忠心良善合主意,祈主稱讚美嬌娘。有這樣的見證人在我身邊,讓我非常珍惜她。作為丈夫的我總是找機會表達對妻子的疼愛。舉個例子:每一次出門,我總是為她先開車門,等她坐好以後,我接著幫忙將門關好,然後我才走去坐我的位置開車。不是故意讓人看見我的行為,而是誠心愛她的舉動。這是疼愛妻子的最起碼表現之一,不是嗎? 

吳師母在她的書《養生智慧》序,曾這樣寫:丈夫常對我說:因為有你,讓我的人生充滿色彩。此話的確屬真。妻子的一生陪伴我,無論是傳道開拓與牧養教會的日子、在德州達拉斯神學院求學的日子,還是來到正道福音神學院教學的日子等,為一家人的成長,她全然擺上自己,無怨無悔,我實在感謝她。 

還有,她真是好學不倦,在2015年取得教牧學博士學位後,繼續積極投入義工的事奉。 

問 3:27年教學生涯中,請分享一、兩段深刻記憶。

吳牧師:有一次新約希臘文期中考試,當我分給學生成績單時,因為有學生的成績實在太差,當時的我竟然禁不住流淚,為學生的成績不好而感到非常難過。記得當時,我對學生提及,這樣的期中考試成績將如何能通過這門功課。我回想新約希臘文課程,通常是道學碩士學生的必修課。若是有同學無法在學期中通過這門功課,那麼恐怕再修這門課程,就會耽誤同學畢業的時間。所以,身為老師的我當時實在為同學的成績掛心而情不自禁落下眼淚。 

還有,個人經歷事奉的挑戰與神的同在與幫助。印象深刻的是我曾到西班牙巴塞參與教導事奉。當我從洛杉磯出發抵達目的地,隔天參加主日崇拜後,當天晚上我就開始上課教導聖經。從晚上八點半到十一點半為第一班同學上課。然後自己在無人的禮拜堂內等候第二班的同學來上課。再從零時三十分上到三點半。下課後才回到接待處休息。如此,日復一日,連續有十二天。主日又幫忙講道 。當時正值冬天的一月,身體真是受到考驗。教學的最後一天在凌晨三點半左右結束,就讓同工直接送我到機場等候搭乘回航的早班機。整個教學能夠順利進行,實在是經歷了神的同在與幫助。 

問 4:師母離開後,您如何從神的愛與永恆盼望中重新得力? 

吳牧師:當我在哀傷期間,再次向神誠心禱告:就是願意將自己再次獻上成為活祭,一生以傳道為己任。只要我還活在世間,我不以福音為恥,就是積極領人相信耶穌。 

我從神的話語,即聖經的話得到安慰、鼓勵與盼望! 例如:主的慈愛永遠長存 (詩篇一百三十六) ,重複說了26次。約伯記也閱讀了。聖經一章一章的閱讀、一卷一卷的閱讀,從創世紀讀到啟示錄。 

神預備了朋友的陪伴!有陪有伴!有位昔日的高中同學每個週末都會開車來接我去公園,我們一起散步談心。神讓我主動認識了張文亮教授 (河馬教授),我們同樣遭遇喪偶;因此,彼此成為好朋友,主裡互相扶持。 

屬靈長輩劉富理院長夫婦也不止一次二次請我吃飯,新年期間還邀請我去家裡,劉師母親自下廚,燒得一手佳餚,真是感恩。黃成培院長也曾請我與劉院長一起吃飯。教務長彭怡珍教授夫婦也請我吃飯特別為我慶生。這些點滴愛的付出,真是給我許多溫暖。 

屬靈書籍的陪伴!好的書籍的陪伴!例如:靈修大師盧雲的作品,讓我體驗獨處 (solitude) 的益處等。 

還有,每年不同輔導小組成員們,以及課堂上的同學們,也為我代禱,扶持我。經常從批改學生作業時,學生寫作認真,對主話語的學習與愛主的心也經常激勵我,帶給我許多安慰。 

問 5:您計劃中的退休生活是怎樣的?

吳牧師:退休卸下責任以後,我期盼能到處旅行。旅行就是學習,來體驗所謂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 

問 6:對兼顧服事與家庭的畢業生,您如何建議? 

吳牧師:傳道人在服事與家庭之間如何平衡的拿捏,這真是一個不容易的現實。我們知道服事的需要是無止境、沒完沒了的。傳道人要避免個人的野心,把許多心力投入事奉的同時,不要忽略花時間給家庭的成員。聰明的傳道人應該透過溝通,讓同工們知道傳道人平時的工作與作息時間。傳道人需要給家人時間,這樣彼此尊重,互相成全,好叫傳道人、同工與信徒們的家庭都能有積極正面的建造。 

時光易逝,一去不回頭。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你種的是什麼,你收的也將是什麼。傳道人與家人一起成長,傳道人應該把握時機,讓妻子經常得著愛的滋潤,孩子們得到父母應有的關愛與教導。 

問 7:作為即將退休的教育者,您對踏入服事的新一代有何核心寄語?

 

吳牧師:就如講道「老兵不死」(提後四19-18)中所提,其五大原則如下: 

1.屬靈的同伴不可少 

2.殷勤的讀書不可懶 

3.簡樸的生活不可恥 

4.艱難的環境不可怕 

5.天國的榮耀不可忘 

並且請記得:神不誤時,神不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