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動人心:北美華人講道法前瞻
陳愛光牧師/系統神學與應用神學副教授
美國資金雄厚的基金會 Lilly Endowment 今年推出 “Compelling Preaching Initiative”,邀請數十個機構和神學院提出方案計劃,為要促進美國教會講道的品質。正道福音神學院是被邀請的單位之一。

我想「驅動人心」可能是 “compelling” 最好的翻譯,因為「驅動」不只是「感動」、「觸動」或「有感染力」,驅動有「帶來行動」的意思,而帶來行動應該是講道的主要目的。「行動」不只是外在的行為,也包括在心靈、情感和與神關係上的改變。重點是,講道不只是要讓人在聽道時有感覺,而是要在人的生活中帶來持久的成效。
北美華人教會講道者面對的困境
要對北美華人講道作前瞻,首先要正視講道者目前面對的困境。1大致有以下四方面:
第一,牧者普遍太忙,沒有充分時間準備講章。這當然是一直以來大多數牧者的困境,與講道法本身沒有直接關係。在英文世界裡,已經有不少工具(如例證庫、經文分析的工具和一些專門為當代應用而寫的聖經註釋書)可幫助講道者節省一些時間,中文的資源相對貧乏得多。
第二,北美華人教會成員背景多元,講道者不容易迎合所有人的需要或胃口。這也是一直以來牧養移民教會的挑戰,下文會針對這問題提出一些建議。
第三,目前北美華人教會普遍存在老化現象。教會不能吸引年青人的原因很多,從講道的層面來說,不少講道者年齡在中年或以上,不太瞭解年青一代的文化,講道無論在方式和內容上都不能觸摸到他們的需要。
第四,新冠疫情爆發後,幾乎所有教會都轉到線上聚會。現在教會重新開放,卻有一部分會眾不再回來實體聚會,大部分教會都維持線上轉播,講道者必須顧及那些聽道者的需要。
講道法前瞻的考慮
就以上困境,本文提出幾項考慮和建議,供北美的華人講道者參考。
1、針對人性講道:與聖經人物的共鳴
時代與文化不斷變遷,人性卻是千古不變。針對人性的講道適合任何時代、任何年齡層的需要。我相信,聖經的啟示大部分透過敘事文體和詩歌文體表達,也是出於這個原因。其實,非敘事和詩歌文體的經文中,也有人物。舊約先知書、新約書信的作者和他們的讀者也都是有血有肉的人,和我們一樣。講道者要多注意經文中人物的需要,他們的挑戰、期盼、懼怕、信心,他們的軟弱、喜悅、失敗,與人的互動、與神的互動等等。這些需要在不同的時代文化有不同的呈現方式,但背後的人性是和我們一樣的。講道者要留意經文如何刻劃他們,讓聽道者與聖經人物產生共鳴。
2、注意傳道人的靈命塑造與更新
針對人性並不是以人為中心。所有事奉,包括講道都應該以神為中心。這一點不是一個「考慮」,而是必須的;也不是一個講道方法的問題,而是傳道人整全的問題。沒有一個講道方法可以驅動人心,除非是聖靈的工作;沒有一個講道方法可以驅動人心,除非講道者有屬靈的活力與深度;沒有一個講道方法可以驅動人心,除非講道者的道能使聽者遇見神。講道不能對會眾的生活產生影響力,可能是因為缺乏深入的屬靈洞見,這跟講道者的靈命很有關係。傳道人無論多忙,也要關注自身的靈命,經常更新。
3、簡化講章的結構
講道時容易犯的一個毛病是要講的重點太多、太複雜,讓聽的人感覺雖然內容好像很豐富,卻抓不到要領,心思分散;結果聽完後,心並沒有被驅動。講道要忠於經文的精髓,信息內容要從經文而來,不要只利用聖經作「跳板」跳進自己要講的主題裡。但是這不等於需要把經文所有的細節都提出來。講道者要分辨什麼是真正需要提的細節,要培養綜合重點(synthesis)的能力,強迫自己用一句話把許多內容說出來,或者用一個問題把要領點出—這是一個對綜合能力很有幫助的操練。
4. 多跟年青人對話,真誠關心他們
教會老化有很多原因,其中一個主因是人性的傾向—我們都很自然地關注與自己相同的人,與他們交往。當教會的主要成員年紀漸長時,教會所關注的很自然會隨著他們年齡層的方向。教會如果要讓年青一代有歸屬感,講道者要刻意注意他們的需要,多跟他們對話,真誠關心他們,傾聽他們的心聲。
5. 嘗試故事式講道
故事是極有力的溝通媒介,聖經有超過一半的篇幅是故事。「故事式講道」(narrative preaching)指整個信息以講故事而不是講道理的方法表達。可以把聖經的故事用生動、適切現今處境的方式陳述,也可以用一個虛構的故事呈現經文的重點。這種講道法非常不容易,講道者要有創意和想像力,而且花的心思和時間,要比傳統的講道多。但也許可以嘗試偶爾一兩次用這種方法,讓聽道者有叫他們驚喜的新鮮感,尤其讓年青人欣賞牧者不只是老套地沿用一成不變的講道法。就算不能整篇信息作故事式講道,最少要多用故事作例證。
6. 考慮媒體講道
疫情驅使講道者必須適應對著攝像頭,而不是面對實體的會眾講道。當我們不能直接面對講話的對象時,會失去一些重要的回饋,如聽眾的面部表情和身體語言等,這些回饋幫助講道者在講道過程中作出適度的反應和調整。於是,講道者必須用想像力把講道的情感投入在看不見的會眾身上。
不過,透過視訊媒體講道也有它的優點。最明顯的好處是信息可以傳達給更多人,一些平常不上教會,或一些因種種原因(如身體狀況、地理距離等)無法到教會的人,也可以透過網絡聽到信息。另外,視訊講道比較容易加入一些視聽媒體,協助信息表達得更清晰,更生動。正因為這樣,我們可以考慮使用傳統主日講道以外的方式和管道,例如幾分鐘的「微信息」(micro message),更適切年青人胃口,更廣泛地傳揚聖經的教訓。
結論
講道牽涉很多複雜的成份,講道者要集合對聖經、神學、靈命、人性、教會等的認知,把聖經的啟示用人能吸收的語言,講進人的心靈中。但這只是方法的層面,方法不能驅動人的心,唯有神的靈能。像保羅說的,「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提後4:2);並且,他講說神的啟示,「不是用人的智慧所教的言語,而是用聖靈所教的言語,向屬靈的人解釋屬靈的事」(林前 2:13,中文新譯本)。2可見人「百般」的方法與聖靈指教的言語並行,傳講神的啟示。
願講道者善用人的方法,與聖靈同工,驅動人心,建立基督的教會!
1 本文針對北美華人講道,因為各地的需要和面對的挑戰不同,篇幅所限,不能涵蓋所有。但是當中的一些建議可以應用在全球各地的處境中。
1 按原文的文法,「向屬靈的人解釋屬靈的事」也可理解為「將屬靈的話解釋屬靈的事」。「屬靈」是指屬聖靈。無論哪一個解釋,都強調所講的話語是從聖靈而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