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靈操練的迷思

———以賽亞書58:1-14


彭怡珍 教授 / 教務長暨基督徒教育與塑造副教授

以賽亞書是一卷直白又嚴厲的書,從主來的責備常常像當頭棒喝,對當時外邦的君王是如此,對屬祂的百姓也是如此,真的比一切两刃的劍更锋利,甚至可以刺入剖開魂與靈,關節與骨髓,並且能够辨明心中的思想和意念。從第一章開始主就對祂的百姓明說:祂不需要這些人的獻祭,祂不想聽祂們的禱告,因為他們欺壓、藐視、陷害那些沒有權力的人。公義是主所看重的,因為祂是公義的神,人的公義或許不完美且是有瑕疵殘缺的,但是比起外表美麗的屬靈操練,神更看重我們的心裏是否也有祂的公義。以賽亞書第58章,主更直接地說出了那樣的對比:表面安全的屬靈操練和真實在黑暗裏的生活。如果屬靈的操練讓我們活在光明裏,那在真實的生活裏我們應該能夠為這個黑暗的世界帶來少許的光明,才是主所喜悅的,真正的操練是活出屬靈生命的真義。

以賽亞書58章的經文可以分成兩段,第一到第五節是主藉著以賽亞要指出祂的百姓在禁食禱告操練上的盲點,不討神喜悅的盲點。第六節之後,主要告訴祂的百姓,祂所喜悅的屬靈操練帶來多麼大的祝福。這一章經文裡的第三節說出了這兩者之間的最關鍵的問題,那是他們對屬靈操練的迷思。「他們說:我們禁食,你為何不看見呢?我們刻苦己心,你為何不理會呢?」這也是我們常有的迷思:我們覺得我們的屬靈操練,是給我們加分的,是提升我們的,讓我們更合格;當我們做了很多的屬靈操練,我們變得信心滿滿,變得比較「聖潔」,好像我們理應或更有可能被神來眷顧。

或許有人會問,難道不是嗎?我們忠實的堅持聚會,忠實的堅持禱告,忠實的堅持事奉,如果我們不算屬靈,那誰是屬靈的人呢?或許這個問題本身就是迷思。當你期待做一個屬靈的人,把自己變得更屬靈,你所在意的可能並不是主所看重的。第三節的後半說:「看哪,你們禁食的日子仍求利益,勒逼人為你們做苦工。」求的利益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的好處,可能是形象,可能是安全感,讓別人做苦工也是為了自己,可能是自己的地位和個人的建造。這是迷思,如果我們的屬靈操練沒有讓我們走出自我中心的盲點,非常可惜。

經文的第一節,主要以賽亞大聲地喊叫,是喉嚨放聲的喊、大聲地說,要每一個屬主的百姓都聽見,不但聽見,要像聽見城裡吹角那樣,認真地聽,聽主說明百姓的過犯,雅各家的罪惡,這不是歷史裏唯一的一次狀態,也不是先知以賽亞唯一的一次責備,事實上這是一條常常走入的岔路,應該說是挺容易走入的岔路。這是一條看起來像是正路的岔路,就像第二節這裡所描述的,「 他們天天尋求我,樂意明白我的道,好像行義的國民,不離棄他們 神的典章,向我求問公義的判語,喜悅親近神。 」

尋求主,在我們的認知裡是義人敬虔的行為,愛主遵守他的律例,不論是申命記、歷代志、詩篇,都是這樣鼓勵我們。但是正路和岔路的差別是:一個是屬神的百姓,另一個好像是行義的國民一個是愛慕神,愛慕祂的話語,另一個是愛慕自己屬靈的行為;一個是認識神,另一個是熟悉屬靈行為的模式。當時最熟悉的禁食是在贖罪日的全體禁食和認罪,是屬神的百姓謙卑尋求神的赦免、安慰、智慧的時刻,有些時候甚至會披麻蒙灰,哭泣,撕裂衣服,期待神看見他們的悔改會賜下祝福解決他們生活上的問題,例如乾旱,或仇敵的攻擊等。從之後的經文來看這一段經文,他們期待的比較多是公義、公平、還有救贖。

但是他們自己卻對公義公平的事情沒有太多的興趣,主對他們的責備是:他們求的是自己所喜悅的事,不是主所喜悅的事。主不是責備禁食本身,責備的是他們對工人的欺壓、彼此的爭競。他們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對主的敬虔,禮儀和他們對待工人的態度是完全相反、背道而馳的。而這樣短暫的屬靈操練和他們向來在工作場合對他人的欺壓形成了一種前後裡外不一致的反差。主說,我怎麼能夠悅納這樣的狀態,這不是真正的謙卑。這一條岔路走不到主的面前,走不進主的心意,也得不到主的祝福。屬

靈操練並不是萬靈丹,屬靈操練也不是護身符;屬靈操練是讓我們知道我們是誰,我們真實的樣子,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的倚靠神、認識神,愛慕祂、愛慕祂的話語。

比起我們安全敬虔的外表,我們生命的內涵本質似乎更有永恆的意義。主在意我們是什麼樣的人,主要屬祂的百姓從那條岔路出來,祂要引導我們走上正路。從第六節開始祂形容那一條正路的樣貌,首先是主所揀選、尊重、喜悅的禁食是心存謙卑和愛人的心。當時的猶太人在外邦強國的威脅底下,已經被攻打擄掠的遍體麟傷,他們渴望公義的主的顯現,解救他們。主也說:「耶和華也如此應許說:你們當守公平,行公義;因我的救恩臨近,我的公義將要顯現(56:1)。」主期待看見的是屬祂的百姓能夠打開、鬆開被邪惡勢力綑綁的人,能夠幫助人從不公平的待遇裏得到自由,能夠關顧被欺壓的,破碎的人。我們不知道這裡是在指要幫助那些為奴的人,還是那些受欺壓的工人,或者說就是拒絕並放棄所有這類的行為。

第七節的經文讓我們看到主期待我們對周遭環境有積極的回應。我們與他人的關係之中,我們對沒有權力的人的態度是如何?對有缺乏的人,我們是否在意或給予幫助?那是真正謙卑無私生命的態度,因為那是沒有回報的。這樣的勸戒其實並不是新的,在申命記(14:28-29;15:7-11)已經有很清楚的律法:要慷慨施捨,因為我們的神是好憐恤的,第六節和第七節的問句,不正是這樣嗎?這是一個提醒:不要只記得屬靈的禮儀,忘記了屬靈的真實。

若是在禁食的操練之外有這樣謙卑的生命和愛人的心,活出了主律法的真義,那些主對選民的期待,主所應許的福分必然臨到。經文第八節說到:「這樣,你的光就必發現如早晨的光;你所得的醫治要速速發明。」這後面各有一個子句,你會發現你的光。光在以賽亞書裏,指著神對亞述王的審判(10:17);指著彌賽亞的出現,照亮在死蔭之地的人(9:2),祂是外邦人的光(42:6;49:6);也指著主的訓誨,法度,和公理。這裡的意思更多是說許多美好的事物要臨到你,你的傷口也會很快地痊癒,像傷口上面的新皮長出來那樣的圖畫。

第八節的後半:「你的公義必在你前面行;耶和華的榮光必作你的後盾。」對應著52:12主給以色列人從巴比倫歸回的應許,也同時意味著在末世主對祂的百姓的保護,主的公義要全然的掌權,祂的榮耀在祂的百姓的當中。第九節,「那時你求告,耶和華必應予;你呼求,他必說,我在這裡。」「那時」,這一個子句就回應了第三節那個迷思,及百姓的怨言。當你的屬靈操練使你謙卑,主的公義憐恤自由地流露在你的生命裡,你的祈求,主必要回應,主樂意顯現祂的同在。你與他、他與你的互動是那麼地流暢、活潑,充滿了恩典。在這樣的描述裡我們就會發現主是要藉著屬靈操練塑造我們、也祝福我們。這樣的循環也在第九節後半到十四節裡重複出現,我們的操練建立我們的德行,使我們經歷主的祝福。

靈修學學者Evan Howard對屬靈操練下了一個定義:我們的心思和身體刻意進行的活動,目的為要令我們的人格與生命,都能有效地服從神聖的次序,包括個性與全人。聖靈的工作在我們的操練裏要使我們在愛神與愛人上展現成果 (靈修學導論p413, 419)。這樣的愛展現在我們以什麼為樂。原文的delight, pleasing 出現在十三節和第二節,十三節:當我們在安息日的操練時,不做自己喜歡的事, 並且稱安息日為「喜樂之日」, 稱雅威的聖日為「尊貴之辰」;尊敬它,不隨自己的道路去行, 不求自己的喜悅,也不任意說話,而以耶和華為樂,那是從自我中心離開的轉化。

從第二節的樂意明白主的道,喜悅親近主,好像行義的國民進展到不再求自己的喜悅。也從主所不喜悅的禁食轉化到主所喜悅的安息。以賽亞書裡的這些教訓不只是給個人的,在當時也是給屬主的群體,求告主名事奉主的群體。一個群體的健康和幸福與群體裏的每一個人是否活在神的公義、活出神的公義是息息相關的。這一段經文給我們這方面很深的思考。

以賽亞書裡神的公義,神的掌權的信息常常出現,但是基督徒比較少談論權力的善用、活出公義的話題。這個世界從來都是渴望公義的,因為人的罪性,因為制度的不完善,連教會和福音機構都很難免疫,但是我們的神卻是全然公義的。他的公義就像是黑暗中的光,出現時,黑暗就會消失。你渴望主的公義嗎?你禁食嗎?你求告神嗎?在你所做的屬靈操練裡你有什麼期待?神藉著屬靈操練如何塑造你?祝福你?你又如何祝福別人?如何在黑暗的世界裡祝福別人?你也可以讓主的光藉著你真實地照亮黑暗的角落。真正的操練是活出屬靈生命的真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