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牧者返校重新學習的心得
甄世平 / 教牧博士科學生
感謝主的恩典,我在主的家中服事超過37年。還記得1996年從台灣來到北美,開始時很不適應。因此我於2000年申請進入台福神學院(現正道福音神學院),進行道學碩士科的學習和裝備。當時我參加了陳愛光牧師所帶領的關懷小組(正道關懷小組是由老師和學生組成的小型群組,旨在幫助新生快速適應,並支持全體學生在靈命、家庭、學術與服事等方面平衡發展)。陳牧師不僅關心我們的學業和生活,還帶領我們探討一些北美牧會的實際問題,以及應對之道。漸漸地,我找到在北美牧會的方向與方法,一邊學習一邊開始參與西米谷基督教會的牧養事工,至今已有25年。
通過多年牧會實踐,我發現還有不少的挑戰和難題,需要我進一步的反思與學習、裝備與提升,所以雖然已是作祖父的年紀,我仍決定重回正道福音神學院。一方面裝備充電、更新得力;另一方面結合多年的實踐與經驗,作一些研究和整理,希望能為主所用,成為神家的祝福。
根據提摩太後書二章二節「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我在教會推動「222四代傳承異象」,因此教會主日學教導、門徒訓練、事工交接及訓練,都以「222四代傳承異象」為目標。自2014年起,我們採用S.E.A.N.機構的TEE「基督生平」課程,嚴格要求作業、考試與補課,至今已傳承至第六代,正向著第七代傳承和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可傳遞性教材編纂」至關重要。就像「鋼琴樂譜」——演奏的人無論膚色、年齡或地區,只要技巧到位,彈奏的旋律是一致的。我盼望聖經真理像樂譜一樣,透過明確的教材設計,使任何受過訓練的信徒,都能忠於原意地教導別人。為了讓這個構想更成熟化、系統化,這一次博士論文,我將竭力把多年的牧養經驗、教材實驗與神學思考相融合,整理成可行的理論與實踐方案。我希望最終呈現的不只是一套課程,而是一種屬靈教導與屬靈生命的傳承模式與工具。
重返校園,我深感回家般的溫暖——這裡不只是知識的泉源,更是屬靈生命再被模塑的地方。課堂上的神學思辨,讓我重新檢視過往事奉的動機與方法;同學間的交流探討,讓我看見眾多牧者神僕不同的視野與熱情;師長們的諄諄教導,更激勵我以謙卑受教的心,將所學轉化為發展教會的資源與幫助,使教會在真理與愛中不斷成長。我也將牢記遵行劉富理老院長的提醒,每天親近神,經歷神的同在,領受從上頭來的能力和祝福,為著祂、也是靠著祂打好這一場仗。懇請同工同道為我禱告,求主憐憫我,施恩並加力量給我,使我在人生新的階段,服事滿有果效,為主的家留下我一生的學習記錄和想法,成為主所喜悅的器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