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二鳥:文化宣教的重要性與策略

系統神學副教授 / 道學&基督教研究碩士科主任 陳愛光牧師 Ekron Chen, Ph.D.

陳愛光 牧師 Rev. Ekron Chen

「又有落在好土裡的,就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 

(太13:8)

前言:影響文化,一石二鳥 

當我們談到教會的社會參與,其中包括三方面:社會服務(social service)、政治參與(political involvement)、社會臨在(social presence)。「文化宣教」是屬於社會臨在的範圍。社會臨在就是讓社會感受到教會的存在,讓社會看見基督信仰的價值,最終讓社會的文化發展被聖經真理推動。「文化宣教」就是針對這最終的目標,在文化中爭取發言權。 

文化是福音的土壤,福音的種子撒在好土中比較容易生根發芽。文化也是社會的動力,以真理為本的文化帶來健康的社會。如此,文化宣教可說是「一石二鳥」,成就了教會兩個對外的使命:領人歸主和造福社會。一方面耕耘使人歸主的土壤,另一方面以神所啟示的真理推動、造福社會文化。 

文化宣教被教會忽視的原因 

為什麼我們很少看見文化宣教在教會裡被推動?可能是因為教會看不見文化宣教對教會的發展有什麼直接的好處。教會大多注重目前所面對的需要,文化宣教的果效太遙遠,教會不覺得這是值得投資精神、時間與資源的事工。然而,這是一種短視和狹隘的心態,不重視文化最終是叫教會在世上的使命受虧損。 

教會不注重,甚至抗拒文化宣教的另一個原因,是認為文化宣教的策略太「世俗」,也太「危險」。文化宣教的本質就是要把人差派到世俗的社會中,影響它的文化。如此,「文化宣教士」必須具備世俗社會所重視的品質與能力,這很容易被認為是貪愛世俗的舉動,而且有很大的危險會被世俗「污染」。 

文化宣教必須具備的態度 

教會要策動文化宣教,有一些先決條件。 

首先,要有遠見,不要期待短期的果效。文化宣教好比土壤的耕耘,沒有捷徑,完全是為未來。第二,要有國度的心胸,不要只為自己教會眼見的發展。誠如所有宣教的活動一樣,主要不是要滿足教會自身的需要,而是為了神國度的發展,為了完成神交付給教會的使命。第三,要明白社會的文化動向,要知道哪些地方是文化的命脈,有策略地對這些地方產生影響力。最後,要刻意栽培,成全下一代。文化宣教不能只是順其自然,被差遣到世俗文化中的人,必須是靈命成熟、有使命感的人,否則真的會有危險。而且文化宣教是長遠的投資,所以栽培的對象應當是年青的一代。教會裡中年或以上的領袖要特別注意成全下一代,進入文化宣教的陣營中。 

文化宣教的策略 

如上文所提,文化宣教的策略必須始於培養成熟、信仰堅定、有使命感的信徒。特別是第二代年青人的門徒訓練更是重要。換言之,教會的屬靈基礎必定要非常堅固,才能對社會文化作有力的影響。反之,如果教會的屬靈基礎貧乏,不單不能影響文化,反而容易被主流文化所影響。這樣看來,文化宣教與教會所有使命一樣,必須從建立基督的門徒開始,這豈不是對教會的健康有深遠的意義嗎? 

有了成熟、信仰堅定、有使命感的人,就要栽培、鼓勵、支持他們進到影響文化的領域裡。影響文化最少有三個的策略性領域:學術、教育和媒體。文化的演變大多從這三個領域而來。 

學術界是思想的領導者,很多思維方向在還沒有落實在主流文化之前,先會在學術界裡被討論,特別是在人文科目中(如:哲學、社會學、心理學、文學等),影響至大。 

教育包括中小學教育和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把關者也是上述的學術界。而中小學教育對文化的影響也非常重要,我們需要更多基督徒參與在兒童和青少年的教育中,尤其在公立教育的領域。 

媒體在社會文化中的地位是有目共睹的。媒體包括新聞、娛樂(音樂、影視等)和文藝(寫作、藝術等)。目前基督信仰在西方的主流媒體中大都被邊緣化,基督徒若不在這些領域中努力上進,我們的信仰就會漸漸消失在社會文化中,被一般人看為無關重要,失去在公眾領域中的發言權。 

結論 

西方教會從70年代開始的「文化戰爭」主要聚焦在政治參與上,雖然好像有些成果,但基督的信仰在文化裡是越來越被邊緣化。筆者相信,這是過去在策略上的錯誤,教會應當把注意力放在文化上。華人的文化也非常需要被耕耘。教會要有長遠寬闊的眼光,為神的道預備好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