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選擇:路加福音十章38~42節

很多基督徒對馬大、馬利亞的故事都很熟悉。提到馬大,人們腦海中呈現出來的常常是一幅她忙碌服事的畫面;而馬利亞則給人一個安靜地坐在主脚前專心聽道的形象。傳道人在講解這段經文的時候總要加上一句:「我們需要在馬大和馬利亞之間找到平衡」。否則,教會中太多馬利亞,誰來服事呢?誰不願意坐在那裏專心聽道呢?那麼,這路加福音所獨有的五節經文到底在教導我們什麽呢?本文將從下面三個方面來探討這段經文的含義:一. 服事主的福氣;二. 服事中的問題;三. 服事主所必需,最後,我們會討論這段經文的應用。首先讓我們在上下文中來思想這段經文的含義。
一、服事主的福氣(38-39節)
路加福音十章38節一開始的「他們走路的時候」在提醒讀者,馬大和馬利亞故事的背景,是「耶路撒冷旅途記載Travel Narrative」(路九51-十九28)」。這十章經文的主題,是耶穌明知他會在耶路撒冷受害,卻定意去耶路撒冷成就救恩,而且已經走在去耶路撒冷的路上了(路九51,53,57;十38;十三22;十七11;十八31,35;十九1,11,28 )。
路加福音十38-42的上文,記載了耶穌在去耶路撒冷的路上,差遣七十人在他前面去宣教的故事。耶穌囑咐門徒,無論人接不接待他們,都要告訴他們神的國臨近了。接待他們的,就得平安,是平安之子;聽從他們的就是聽從主自己。(十1-16)。耶穌也說,那看見他和聽他的人都是有福的(十23-24)。
在路加福音十38-39這兩節經文中,馬大接待了耶穌,她和妹妹馬利亞也聽了耶穌的道。第39節中有一個沒被翻譯出來的「也」字,引出至少以下兩個可能的意思:a. 除了馬大以外,馬利亞也坐在耶穌脚前聽他的道; b. 在耶穌到來時,馬利亞除了和馬大一起歡迎,接待耶穌以外,也坐著聽。也許她開始和馬大一樣服事,完成了她那部分工作以後,也來坐著聽。如果是這樣的話,馬大和馬利亞都接待和服事了耶穌,都聽了耶穌的道,都是平安之子,都是有福的。然而這得平安、被祝福的姐妹在服事主的過程中,卻出現了問題。
二、服事中的問題(40節)
第四十節對馬大的描述中有一個詞「心裏忙亂(合和本譯本),心煩意亂(新譯),心裏煩躁(新漢語)」。這個詞(perispaõ)有「分心」(distracted)的意思 (如NASB,ESV,和 NIV的翻譯),説明馬大也在聽耶穌講道,只是因爲服事的事情多,不能像妹妹那麽專心。想專心聽主的道,但作爲女主人,責任在身,事情多,壓力大。「聽」的願望和「預備飯食」的愛心責任之間產生了張力。然而問題並沒有停止在此,這從馬大請求耶穌讓馬利亞來幫忙的口氣中可以窺見一斑。
馬大直接來向耶穌抱怨和請求:「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個人伺候,你不在意嗎?請吩咐她來幫助我。」這句中的「留下」一詞有「撇下,丟下,離開」的意思,暗示著妹妹不是一點沒做,像上文所講,可能做了一些,後來離開專心去聽道。在服事的壓力下,在想聽道和想好好招待耶穌的張力中,馬大對妹妹只顧自己聽道,而沒幫自己的忙,產生了強烈的不滿。她帶著怨氣向耶穌告狀,也當衆要耶穌派妹妹來幫助她。幫助姐姐做飯招待貴客,這不是妹妹天經地義的責任嗎?!馬大認爲耶穌一定會站在自己一邊。一項本來蒙福的服事,就這樣引起了馬大與妹妹之間的衝突。
三、服事主所必需(41-42節)
主耶穌並沒有按照馬大期待的那樣站在她那邊,而是溫柔地指出馬大自己的問題。首先是她心態上的問題,她為許多事「思慮煩擾」。這「思慮」一詞和路加福音十二章22節中的「憂慮」在原文是同一個詞(merimnaõ)。「憂慮」,尤其是為生活中吃喝的憂慮,是耶穌所禁止的。因爲憂慮表達了對主信心的缺乏、和錯誤的優先次序。耶穌要門徒先求神的國,並應許把一切生活所需加給門徒(路十二22-32;太六33)。馬大也求,但她求的是讓耶穌吩咐妹妹停止聽耶穌所傳講的天國之道,好來幫她預備吃喝;雖然是為主,不是為自己。
同時耶穌也指出,馬大為服事主肉身的需要掛心、操勞,煩惱許多事,甚至爲此和妹妹發生衝突,但她卻忽略了一件最關鍵、最重要——也是服事主所必須的事。而她所忽略的,正是她所不滿的妹妹所看重的。耶穌說,「馬利亞已經選擇了那上好的分,是不能從她奪去的」 (42節下;新譯本)。
馬利亞選擇了什麽呢?第39節描述她坐在主脚前「聽他的道」。她的這一舉動清楚地表明了她心中的選擇和優先順序。對她而言,此刻聽主的道對她來説是最重要的。她對主耶穌所傳講天國福音的飢渴,勝過她對肉身需求的考量。這在人看來是不合情理的,但是她的選擇,主耶穌卻說是最好的。因爲那是主所看重的,也是天父的心意。
傳揚神國的福音,是主耶穌來到世上的使命。主願意人人都聽福音。他說每一位到他面前來聽主的話並且去行的,是建基於磐石上,不會動搖(路六47-48);是可以讓種子結果子的好土(八11,15);是主的親人(路八21),是有福的 (十23-24;十一27-28)。登山變相的高潮句則表達了天父的心意:「 這是我的兒子,我所揀選的,你們要聽他」(路九35)。這裏的「聽」字和馬利亞「聽主的道」的「聽」字是同一個字。這個字不僅指聽的動作,也有「聽從」的意思。
馬利亞選擇聽主的道,正選擇了主的心意,和主自己的優先次序;所以主耶穌說,這是上好的,是不能被奪去的。主不會因為馬大的請求而奪去馬利亞聽道的機會,而馬利亞因聽主的福音所得的祝福,更是不會被拿走。這樣的優先順序實在是智慧的選擇。
在教會中我們常常會看到兩種現象:提到馬大就聯想到她忙碌的服事,而忽略她是因忙著服事而沒有專心聽主的道;提到馬利亞有人就會想到有些只是聽道,其它什麽都不作的人。這兩種現象都偏離了經文的原意,讓人忽略經文所强調的。這段經文實際上是繼續了其鄰近上文的「愛神,愛人」的話題。上文講要愛鄰舍,這裏講如何愛主。這段經文的核心在於最後一節,主耶穌在回應馬大的請求時,指出人愛主、服事主應有的先後次序。
愛主服事主首先是要親近主,聽從主的話,這本身是服事,也會產生美好的服事。如果靠自己天然的能力、責任心、甚至愛心去服事,必然會很快出問題,變得疲憊、失去耐心,以致心生怨氣、口出怨言。
應用
在應用上,我們必須要注意馬大和馬利亞當時的情景和我們今天基督徒所處情景有所不同。她們服事的對象是道成肉身的主耶穌。主在地上的時間有限,他正走向耶路撒冷去受難,好為人類成就救恩。在這救恩史的特殊時刻,馬利亞聽主的道有急迫的心,她對主耶穌所講神國福音的渴慕,勝過肉身一切的需要。因爲對她來講可能機會很難得,甚至不再有機會了。而我們今天的特會和幾乎所有聚會,都可以聽講道的錄音回放。這兩個不同讓我們不能直接把馬利亞的模式套在現代的基督徒身上。我們不能說因爲要聽道,就不幫忙服事。聚會時,大家總可以輪流服事,事後再聽回放。
但兩姐妹和我們也有相同之處。首先,我們都是信主、愛主的基督徒,都愛慕主的話,也都願意積極參與服事。我們也都有服事和親近主之間時間分配和優先順序的張力問題,都有不同服事、不同恩賜之間的張力,甚至引起彼此抱怨,傷害的問題。
第二,我們雖然不再有機會用肉身的耳朵來聽他,但聖經是神的話,我們可以藉著讀經、聽講道來聽神的話,藉著親近主、聖靈的光照,讓我們明白神的話。而聽神的話,是服事的前提,聼神的話,也必定會引向美好的服事。約翰福音十二章說馬利亞把最好的香膏全部用在主身上,這表明她的心全然在主身上(路十二34)。這是多麽美好的服事呢!這服事是從她聽主的話開始的:全心的聽從,引出全心的奉獻;這服事是主動的、心甘情願的、自我犧牲的,甚至讓耶穌的門徒都覺得太浪費了。只聽聽道不想參與服事,別人服事還要挑刺的人,不是聖經中的馬利亞,主耶穌也不會稱讚這種選擇。
第三,雖然我們不再有機會招待肉身的主耶穌,但我們有很多機會服事主的身體,就是他所深愛的教會。我們在服事主的教會,在宣教(路十1-12)、在愛鄰舍的忙碌和壓力中 (路十25-37),在所有一切事工之前,都要先親近神,先聽神的話,我們就會有方向、有力量、有智慧、有恩典,甘心樂意地、任勞任怨的、主動的、喜樂的去服事。因為在主那裏有生命的泉源,可以讓人得醫治、得安慰、被堅固、得能力,可以使軟弱變剛强、使糾結得解開、心靈得釋放、重擔得交托。這一切都激勵我們去自由地、盡情地服事主。
結語
主耶穌所稱讚的選擇實際上是服事主優先順序的選擇。每日與主親近永遠在其他服事的事工之前。不能因為事工的忙碌而忽略甚至取代親近主。劉富理牧師教導的「不禱告不要摸聖工」就是這個原則的最好總結。 另外,當繁忙的事工,各種的責任、壓力,讓我們產生焦慮時,應當停下來親近主。在禱告中真實地與主親近、聆聽他的話語、尋求他的面,就會帶出美好和事半功倍的服事。在這新年的開始,願神的話再次提醒我們,讓我們多多親近主,安靜聆聼聼主、禱告依靠主、殷勤服事主、見證榮耀主,忠心完成主耶穌在這時代、及在我們身上的托付。阿門!
文字稿擷取自以下的週三崇拜,羅羚老師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