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臨終關顧之實務與省思


劉仁欽牧師 / 學務長 Dean of Students

劉仁欽牧師

【編按:在 4 月 29 日下午舉行的 webinar 網絡研討會中,劉仁欽牧 師分享了主題為「教會臨終關顧 之實務與省思」的信息。以下是 劉牧師的信息摘要。】

過去 20 多年期間,筆者因接 觸不少癌症、臨終的個案,也主 理過許多場追思禮拜,因此慢慢 積累了一些實務經驗,並成立教會的傳愛關懷中心,協助許多有需要的人。事實上,一般人對臨終關懷話題都不樂意去碰觸,特別華人或不信主者皆較忌諱談論死亡,但死亡是無可逃避的,正如人有悲歡離合,天有不測風雲,人也有旦夕禍福。所以,我們需要誠實地問自己一個問題: 我是否已預備好面對死亡?

臨終關懷之聖經教訓

  • 與哀哭者同哭:「與哀哭的人要同哭」(羅 12:15); 「耶穌哭了」(約 11:35)。失去親人,需要抒發哀慟 情緒,我們當效法耶穌,在當下陪他們走過哀傷。
  • 哀傷中得安慰:「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林 後 1:4);「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 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 但你們可以放心,我 已經勝了世界」(約 16:33)。失去親人會有哀傷,但 在哀傷中仍有盼望,這是我們作為基督徒的確信。
  • 過程中得建造:「祂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 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林後 12:9)。 透過參與苦難的過程,我們的信心、盼望都得到建造。

教會臨終關顧之重要性

  • 親屬最需指引的時刻:人面對哀傷時,是最需要有指引和陪伴的時刻。
  • 教會可顯明愛心的見證:我們的相愛不單只是在言語和舌頭上,也要體現在行為和誠實上。臨終關顧是很好表 明基督徒愛心的機會。
  • 教牧傳講福音的機會:追思禮拜也是很好傳福音的機會,透過福音信息帶出盼望,引人歸主,但宜平衡分配,切勿變成「置入性行銷」的佈道會。

教會臨終關顧之特性

  • 急迫性:婚禮可以半年前開始安排,但葬禮可能兩個禮 拜之內就要預備妥當並完成。
  • 敏感性:追思禮拜中安慰親屬要有智慧的言語和謹慎的態度,要注意不信主家屬的感受。
  • 整合性:臨終關顧涉及到神學、心理學、醫學、社會學、 文化學、喪葬禮儀的背景及各方面的整合。在北美,葬禮除了牧者,還要與彈琴的樂師、生前契約顧問、社工 師等配搭,是一個團隊的服事。

教會臨終關懷之挑戰

  • 家屬意見不一:為了急救與否,葬禮形式與花費等,若無好的溝通,家屬易為此爭執不一。
  • 生命教育不足:很多老年人忌諱談死亡話題,有些不願寫遺囑,也不願參加葬禮或面對遺體。隨著社會的進步,有些人已開始嘗試舉辦「生之葬禮」。我們當坦然面對,甚至教會可鼓勵家人或會友找機會一起討論生命教育的話題。
  • 團隊建立不易:臨終關懷團隊不易建立。大家常樂意參加婚禮,因婚禮象徵快樂; 葬禮則充滿悲傷,因此較少 有人願意長期參與服事,遇到追思禮拜,只能臨時湊數,又因缺乏培訓,有時反而會幫倒忙。所以教會平常就需 訓練一批同工,配搭牧者成為臨終關懷團隊。

教會臨終關懷之議題

  • 人情世故之處理:比如可否收謝禮,可否作臨終施洗或 跪別遺體等議題,都需要深入思考。
  • 自殺個案之處置:會友若自殺,教會應否為其舉行葬禮? 自殺者是否得救? 需從神學上作探討。
  • 不同理念之會通:追思禮拜是為死者超度?或為生者祈 福?對於「百年、往生、大體、公祭、披麻、戴孝、捻香」等名詞之使用,是否符合信仰或神學,也需從宗教或文化等層面再作釐清。

教會臨終關顧之整全

總體來講,下列四方面都需互相配搭做好預備:

  • 學院:當提供生命教育、臨終喪葬處理等實務課程。
  • 教會:當提供喪葬禮儀指南或聯合省墓追思之機會。
  • 信徒:可定期參與講座訓練,及早做好善終之準備。
  • 教牧:當建立臨終關懷團隊,透過關顧做見證外展。

結語

誠如盧雲神父所言:「教會是個醫治群體,不是因為傷 口得醫治,痛苦得以減輕,而是傷口和痛苦成為開創新願景的通道和機遇……因分享軟弱成為人得力的提示。」臨終關顧是全人關顧:牧者的角色及終極目標,即是透過心靈關懷(spiritual care) 引領會眾、親友認識神,經歷神。正道的培育中心在 8 月 20 日開設了「危機關懷與創傷輔導」課程,課中也會探討臨終關懷的課題。歡迎弟兄姊妹一起參與學習,盼帶給這個世代更整全的關懷及更實際的幫助。 ✤

🔙 師長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