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再臨-啟示錄析讀》—從啟示錄19:11至21節看王者再臨的啟示
![](https://www.les.edu/wp-content/uploads/2016/06/吳維和_s.jpg)
吳維和 牧師 / 新約研究副教授
引言
耶穌再來是神的旨意與計劃,耶穌的跟隨者必須全心相信這應許。然而,對此事發生的時間,許多出於人的猜測不斷出現,以至於造成信徒許多的混亂與蒙受欺騙,對於信仰產生動搖。耶穌再來的時間表只有神知道,沒有人能知道。所有出於人給的答案都是不可靠,不足採信。啟示錄19:11-21論及耶穌這位王者再臨,他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在這段經文「我看見」 出現三次。啟示錄19:11-16論及第一次「我看見」,啟示錄19:17-18論及第二次「我看見」,啟示錄19:19-21論及第三次「我看見」。因此,本文將分三方面來敘述。首先,藉著約翰看見,讓我們認識這騎在白馬上的王者,接著,讓我們留意天使的大聲宣告,末了,讓我們確信當王者再臨所帶來的最後結局。
這騎在白馬上的王者 (啟19:11-16)
約翰在異象中首先看見這騎在白馬上的,他被稱為信實者與真誠者。那麼,誰能被稱為信實者與真誠者呢?就是王者耶穌自己,因為除了耶穌以外,沒有人配得這樣的稱呼。
![](https://www.les.edu/wp-content/uploads/2024/06/1-正道新書榜.jpeg)
聖經以擬人化來描述這騎在白馬上的耶穌。首先,就是他的眼睛如同火焰。形容他的眼睛炯炯有神,能夠看透人的內心。有許多的冠冕在他的頭上。冠冕,這是榮耀的象徵,這是得勝的獎賞,這是永不衰殘的冠冕。他有名字,所寫上的名字,除了他自己以外沒有人知道,他所穿上的衣服有血濺上。耶穌的血是拯救犧牲的代價。在世上的日子,耶穌最後在十字架上流血,順服天父旨意,完成救恩。
耶穌的名是神的道 (啟1:2, 9; 6:9; 17:17; 19:9; 20:4),意謂耶穌為神說話及耶穌的話語出於神。神的道參與神的創造,神的拯救,神的維護,神的審判,神的爭戰等。
在天上的軍隊騎在白馬上跟隨耶穌。他們跟隨這位「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在天上跟隨的軍隊,他們穿著清潔的、白色的細麻衣。他們是蒙神拯救,蒙神潔淨的一群人。
從這位騎在白馬上耶穌的口,出來兩刃劍,擊殺列國。擊殺,表達武力所帶出來的威力,擊殺列國,就是列國歸服在權柄之下,列國沒有任何的力量能夠對抗耶穌。
這位騎在白馬上的是統治者,所有的掌權者在祂的手下,祂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
天使的大聲宣告(啟19:17-18)
約翰看見這位天使有特別的能力,他可以站在太陽上,不怕太陽的炎熱。他對著所有在天空飛行的鳥大聲吩咐,讓牠們聚集來參與神的大筵席。牠們將要享受神所預備的大筵席,牠們將要吃肉,牠們將要吃飽,因為許多人的肉,加上許多馬的肉,這些將要成為牠們的食物。
這些與耶穌爭戰的人們,包括有君王、將軍、勇士們,以及自由的、為奴的等人,這些人選擇跟隨獸的集團,起來與耶穌爭戰。這些人抵擋真神,這些人真是可憐!他們將要滅亡,他們的肉成為天空飛鳥的食物。
王者再臨所帶來的最後結局(啟19:19-21)
約翰看見這獸與地上的君王及他們的軍隊聚集,要與這騎在白馬上的耶穌及其軍隊作戰。
這獸就是在啟示錄第十三章出現,從海中上來的獸。從撒但手裡,這獸得到權柄並且能夠實行奇蹟。「那龍將自己的能力、座位、和大權柄、都給了他。」(啟13:2)這獸迷惑、欺騙地上的君王一起來抵擋神,與騎在白馬上的耶穌爭戰。
結局乃這獸及與他一起的假先知(啟13:11)被捉拿,這位假先知曾經行奇事,迷惑世界上的人,就是這些接受獸印記及敬拜獸的人們。
獸及這假先知,被活活地丟入火湖裡面,同時這也會是魔鬼的歸宿,他們將永遠在火湖裡面受痛苦,直到永遠。
這騎在白馬上的耶穌,發出其口中的劍,使得敵人被擊殺。因此,所有天空的飛鳥都吃飽了。爭戰的勝敗在乎這位騎在白馬上的耶穌,當從他口中的利劍發出來以後,所有的敵人就潰敗。因此,他的確是這位萬王之王,萬主之主。
結論
當王者得勝再臨,他要實行公義審判,與神敵對的人將要受到審判。當王者得勝再臨,他要實行公義爭戰,與神敵對的獸、假先知及敵對神的人將要被擊敗,其結局就是落入永遠火湖的痛苦。神應許得勝王者耶穌再來,是的,萬王之王,萬主之主的耶穌必要快來!
以下是羅羚博士对《王者再臨—啟示錄析讀》這本書的推荐语: 為了讓廣大信徒更易讀懂,並更喜愛閱讀啟示錄,在《王者再臨—啟示錄析讀》一書中,以歷史一文法的解經方法,以通俗易懂,簡明又重點突出的筆法,將啟示錄深入淺出地解釋出來。本書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首先,經文是由作者從希臘文直接譯為白話中文,書後更附有整部啟示錄的翻譯。其次,本書全部以中文書寫,未加入英文或希臘文,讀者可以一氣呵成地閱讀。第三,書中每個主要單元後面都有思考問題,並在書後附有分享見解,可為讀者解惑。最後,書中沒有冗長的神學及學術討論、及艱澀的學術用語,非常適合廣大信徒閱讀。